查看原文
其他

10种伴你终身的学习方法

2017-04-28 戴世强 中国科学报

欢迎点击「中国科学报」↑关注我们!

学习漫谈:夯实基础 厚积薄发

——谈科研方法-2.学习篇


要提高学习效率,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,正如爱因斯坦所说:“方法比知识更重要”。不存在万能的普适的学习方法,每个人应通过自己的实践,摸索适合于自己的方法。


下面讲述自己经长期摸索领悟到的十个要点,供朋友们参考。


1

学会略读与精读


概言之,略读,指的是抛弃细枝末节的快速阅读;而精读指的是推敲主要细节的细致阅读。


前不久我读到一篇短文,谈及一个观点:“‘七岁看到老’,看什么?就看幼时有没有培养好快速阅读的本事”,我对此颇有共鸣。培养快速阅读本事的机会无所不在。例如,大家经常读报、上网,就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快速阅读的能力。


关于熟读、精读,前辈学者有很多教诲。朱熹一再强调:“熟读之法,在循序而渐进,熟读而精思。”他还说:“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,耸起精神,竖起筋骨,不要困,如有刀剑在后一般。就一段中须要透;击其首则尾应,击其尾则首应,方始是。不可按册子便在,掩了册子便忘。”这里,他就指出,必须通过熟读精思,记住一些忘不掉的东西,特别是最基本的知识


2

学会过笔与笔记


岳麓书院学规第十五条规定:“读书必须过笔”,也就是说,读书时应该勤记笔记,古人过笔的方法有四:圈点;眉批;加注;评述。


今人记笔记除了沿用古人的办法以外,还广泛采用在卡片上做摘要的方法。笔者开始做科学研究的头二十年,非常得益于这种卡片摘要法。时下,随着电脑的普遍使用,在理工科学人中做卡片摘要者越来越少,但我发现,文科研究者仍乐此不疲,因此曾经呼吁把这类传统的“手工活”捡起来,这种手法对于广泛搜集整理资料极有益处


学习过程中,记课堂笔记是很有技巧的一环。要不要记课堂笔记?怎样记课堂笔记?是见仁见智的事情。我特别推崇“林家翘记笔记法”,曾在不同场合提及;其要点是:上课记要点;下课“过电影”(回忆上课内容);默写上课内容;每周每月整理(两遍),把所学知识集约化。这种做法值得仿效。


3

学会质疑与争辩


学习过程中的创造精神极其重要,要像培根指出的那样,不要尽信书上所言,要有怀疑精神。岳麓书院学规的最后一条是“疑误定要力争”,讲得极有道理。


值得注意的是:“拷问”、质疑的应该是大问题,而不是鸡毛蒜皮。特别是在阅读文献时,要抓住其中的要害问题,详察:立论?假设?架构?步骤?逻辑?验证?结论?记得自己刚开始科学研究时,往往纠缠于作者的数学推导是否正确,走过一段弯路。只有在要害问题上穷追猛打,直到辩明为止,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和探索的效果。


4

学会联想与移植


在学习时切忌单科突进,不进行联想。


贝弗里奇说过:“具有正确的研究观点的人养成这样的习惯,把书上所言同自己的知识经验加以比较,并寻找有意义的相似处。这种学习方法也是形成假说的一种法。”因此学习时要养成联想的习惯。


联想已学过的知识,联想其它学科中的类似方法;学会移植搬用别的学科中的方法。


5

学会分类与整理


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,许多知识纷至沓来进入脑海。有些以课程形式学到的知识还比较有次序,更多的新知识是无序地进入头脑的,因此,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它们不断进行分类整理极为重要,因为经验告诉我们,有序状态的知识较易为头脑所接受和存储


因此,必须随时随地付出条分缕析、整理归类的劳动。分类时,要抓住主线,抓住脉络,比较异同,可以以学科或方法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类,特别要留意知识水平呈螺旋线上升的进程。为此,不妨在自己的大脑里“开中药铺”,把学到的新知识随时装到“中药铺”的“小抽屉”里。


另外,每个人的脑子里神经元个数大致相同,记忆容量有限。因此我还主张经常把头脑“存储器”局部地“格式化”,不断抛弃无用记忆,把存储空间留给最需要记忆的知识。


6

学会记录与采撷


每个爱学习的人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,因此要学会随时随地进行学习,其中的三个可行的做法是:


经常记录自己的“思想火花”;

善于发现别人的治学诀窍;

随时采撷唾手可得的知识。


7

学会求教与帮扶


应该真切地认识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永远只是沧海一粟,始终做到不耻下问,虚心求教。


一方面,善于抓机会向智者学习大学问,例如听他们讲课、作报告;主动向他们请教,特别要在关键性的大问题上征询他们的意见;另一方面要常与同僚切磋,经常就各种问题与他们展开讨论;最好以各种方式与(近距离或远距离的)若干小同行“结成死党”,如组织沙龙或小型workshop等,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学术讨论。


另外应该充分认识到,帮助别人也是自己的学习机会,在以各种形式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己必有长进。


8

学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


每个人的时间总是常数,但总有比较清醒和比较糊涂的时段,要学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,我的经验是:


大段时间做艰深的学问;

零星时间学易懂的知识;

清醒时分读晦涩难懂之正经书;

糊涂时分看轻松好玩的“闲书”。


另外,不妨学习季羡林那样的大家,善于利用“边角料”时间。我在博客中介绍了著名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,若有足够的定力和坚韧性,这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

9

学会讲课与讨论


现今的科学研究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化行为,因此,学习和探索过程中要学会与别人的合作和交流。应该认识到如下几点:


讲课是深入学习的好机会;

表述是增进知识的好方法;

答疑是巩固基础的好途径;

讨论是解决疑惑的好形式。


有些科研工作者排斥教学工作,其实很不聪明。实际上,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的。大家都有经验,要讲清楚某个知识环节,必须对之有透彻的了解,教学有利于提高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;而且教过的知识特别不容易忘记。有些青年教师走上大学的工作岗位后,主动争取把本领域的一些重要课程讲上一遍,实在是一种明智之举。


要提高自身的素质,尽快掌握口头表述(如讲演、答辩)和笔头表述(如写作论文)能力是非常必要的,林家翘先生把做好表述作为“科研五诀窍”的第二个,确实有道理。


10

学会补缺和“连横”


我们提倡终身学习,但每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应好好掌握,其中,极为重要的是:清醒地认识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,随时拾遗补缺。


无论是理科背景的学人还是工科背景的学人,都有各自的知识缺陷,特别在面临较为困难的科研任务时表现得尤为明显;因此,要不断设法弥补所缺失的学问,努力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。


理科背景的学人要实现知识结构上的“理工结合”,学会从工程实践的视角来考虑问题,而工科背景的学人则要实现“工理结合”,学会从分析机理的角度思考问题。也就是说,应实现知识上的横向联合,即“连横”。


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,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戴世强科学网博客。


链接地址: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blog-330732-712476.html

相关阅读:

如何学习定量研究方法(8条经验)


这7种方法!可让你的科研效率大大增加


如何提高科研效率 ?


我的研究生能力培养“十会”标准


研究生要学习和掌握这8种技能?



 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